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当天下午,南京市博物总馆与译林出版社联合举办的“博古今、译世界、鉴文明”主题活动暨“六朝·译空间”“逐月·译空间”启动仪式在六朝博物馆举行。自此,“世界文学之都”南京增添了六朝博物馆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(瞻园)两家可以阅读的博物馆。
△活动现场
在博物馆中走进阅读世界
(资料图)
“想要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,就不能只是让书安静地躺在书架上,而要让书去找到读者。”
如何让书籍走出书店,离读者更近一步?南京市博物总馆和译林出版社给出了创新答案。两家单位首次深度合作,在六朝博物馆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(瞻园)倾力打造了“六朝·译空间”“逐月·译空间”两个公共阅读场所,让游客在博物馆中也能走进阅读世界,享受双重的文化盛宴。
△六朝·译空间
六朝博物馆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,“六朝·译空间”脱胎于博物馆三楼展厅一块近300平方米的空间,装修风格明快时尚,不仅契合年轻人的审美,也适合亲子共读;“逐月·译空间”则位于“江南四大名园”之一的瞻园内,布置在园中逐月楼一楼,陈设古朴雅致。
△逐月·译空间
为“全民阅读”注入新活力
4月以来,“六朝·译空间”“逐月·译空间”已经陆续进入试运营阶段。除了博物馆的游客在游览间隙会来到阅读空间看书休息以外,还有众多家长和孩子慕名而来,享受阅读环境和高品质图书。正式开放后,译林出版社还将在这两处阅读空间陆续推出一系列阅读讲座、亲子阅读活动,继续建设青少年阅读基地,持续为“全民阅读”工作贡献力量。
△六朝·译空间
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认为,译林出版社和博物馆在南京开展这次合作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,是一座自古以来就带着书香的名城;博物馆是城市中最具历史气息的空间;而译林出版社又是一家以世界文学见长的出版社。因此,这两所阅读空间兼具历史的厚重和国际的视野,读者身处其间,可以纵览古今名篇,品鉴世界文学。
“‘六朝·译空间’的启动,是我们和译林出版社合作的起点。”六朝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宋燕表示,将以此为契机,在展览、社教、宣传、文创等方面,不断深化合作,推陈出新,积极营造阅读氛围,拓展“线上+线下”的文博场馆多重感知阅读情境。
△逐月·译空间
据了解,“译空间”是译林出版社首次尝试将阅读推广与博物馆公共资源相结合,建设的“阅读博物馆”。未来,译林出版社还将持续探索出版社与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模式,以新阅读空间和线上线下服务方式,为全民阅读持续注入新活力。
在博物馆读书有一种情境感
南京拥有“世界文学之都”的称号,那么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?当天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、翻译家黄荭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对谈。
黄荭表示,历朝历代,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,要么是在南京诞生,要么是写与南京相关的内容,或是以南京作为一个背景。“像《诗品》《千字文》属于南京文学的遗产,更通俗的《世说新语》《儒林外史》《红楼梦》,都是跟南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”
“南京的文化魅力,主要是两块牌匾。‘斯文在兹’,这个‘兹’就是南京,还有在夫子庙、秦淮河畔‘天下文枢’,我想这就说明了南京的文化地位。”胡阿祥说,南京的水、南京的城、南京的门,都是南京文化的一种形象的展示。
那么,面向未来的理想阅读分享空间又是什么样子的呢?
胡阿祥认为,从培养读书兴趣、养成读书习惯、享受读书快乐的角度,博物馆有一种情境感。“有些书要在特定的空间,才能与其中固态的东西产生一种对话,读完书看一看,看一看再读书,这样的地方你的心可能会随着场景对书的理解会更深一层。”
此外,胡阿祥还提到,书读到一定的程度,就会有想跟人交流的感觉。坐而论道,不仅仅是学术界应该如此,提倡全民阅读也应该形成这样的氛围。
现代快报+记者储希豪
(主办方供图)